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(chuàng)
2016年,國際足聯(lián)世界足球先生與金球獎結束6年的合并,重新分立評獎。自此,足壇并行三大先生獎項,其中歐足聯(lián)主辦的歐洲足球先生雖得到一些推崇,但影響力相對稍低,F(xiàn)IFA與《法國足球》的獎項得到更多關注。而這些年來,兩大獎項給人的一個突出感受,便是朝令夕改,評獎規(guī)則和日期不斷變化,令不少普通球迷難以準確把握。
及至2022年度,兩大獎都出現(xiàn)根本性調整。金球獎徹底修改評獎考察周期,由自然年周期改為歐洲賽季周期;FIFA先生則遲至次年接近3月才頒獎,且考察周期長達1年半,以求涵蓋2022世界杯。
從上表不難看出,金球獎頒獎時間原本穩(wěn)定,均在每年12月的早些時候。以往,金球獎考察周期均以自然年為單位,2022年改為歐洲賽季周期,但投票和頒獎日期仍然偏晚,導致一些評委投票時難免受到新賽季影響。
而世界足球先生2017年起便改為歐洲賽季周期,但頒獎日期仍飄忽不定,要么次年年初,要么當年秋天,要么當年底,不一而足。2021年最為夸張,考察周期到該年8月7日便已結束,頒獎卻在次年1月才姍姍來遲。
從兩大獎口碑而言,金球獎歷史悠久,評審團由各國體育記者組成,其客觀性受到更高認可,江湖地位也一直更高。世界足球先生重新獨立后,于2016年10月宣布球迷也可參與投票,與各國家隊/地區(qū)代表隊教練、隊長以及各國/地區(qū)媒體,各享25%權重。雖然投票主體范圍更廣,但教練隊長被認為對國際足球大勢的把握以及客觀性均不如專業(yè)記者,球迷投票更摻雜太多個人喜好因素。
不過也有一些方面,F(xiàn)IFA獎項遠比金球獎來得嚴肅。FIFA每次都會發(fā)布極為詳盡的評獎規(guī)則和標準,評獎前后做到十足公開透明,頒獎后立刻公布全部選票明細,網站頁面也做得體面美觀,評獎考察周期則實現(xiàn)了絕對周延,規(guī)則上不會漏過任何一年的任何一天,每年考察時間的起始點會與前一年的結束點銜接——當然,投票者們是否秉持著相同的嚴謹,是另一回事。
至于《法國足球》,從機構體量來說,它自然遠遜國際足聯(lián)。它也絕不是什么“權威媒體”,除了以傳遞官方聲音為使命的官媒,媒體的屬性壓根與權威二字格格不入。于是,作為一個在媒體中都不算規(guī)模特別巨大的媒體,《法國足球》不僅網站簡陋,信息缺失,評獎規(guī)則也制定得籠統(tǒng)模糊。
以往,金球獎以自然年為評獎周期,卻總在10月左右進行投票,每年最后兩三個月在規(guī)則上而言踢了白踢,有失嚴謹。疫情以來,《法國足球》更是兒戲操作不斷,令人震驚地取消2020金球獎只是開端。近年,金球獎不斷增加種類繁多的小獎,但評獎標準不予完全公開,或他們自己其實也不知道。如最佳前鋒獎究竟標準為何,弱國若出現(xiàn)高產射手能否得獎,最佳俱樂部獎標準細則為何,兩年標準為何不同,且去年曼城利物浦依據公開標準實為并列,最終是如何分出座次,全無說明,極盡玩鬧。
《法國足球》評獎信息公開的友好度也在退步,近年開始不在網絡上第一時間公布投票明細,要等下一期紙質版《法國足球》雜志上市,外界拍攝圖片上傳網絡,才能讓大家窺探諸位評委的選擇。而去年開始,《法國足球》將評委資格限定為國際足聯(lián)排名前100的國家/地區(qū),同樣毫無道理。近年雖有斯里蘭卡評委傾心亞歷山大-阿諾德這樣的奇葩個例,但弱國評委總體投票質量并不遜于強國,正如亞洲評委的投票往往與最終結果最為接近,倒是若干強國記者評委摻雜情感因素,投出立場優(yōu)先的選票。
其實,《法國足球》對于金球獎評選周期修改的時機選擇也令人費解。自然年修正為賽季周期,確屬眾望所歸,但為何非要選在冬季世界杯的2022年進行這一變革?本澤馬在世界杯開打前1個月拿了金球,然后無緣參加世界杯。梅西拿了世界杯,卻要等上將近1年才有可能因此攬得金球,而且不排除這一年突增變數(shù),梅西自己缺少表現(xiàn),其他球星在接近投票時間點時憑借歐冠表現(xiàn)給一些評委留下更深印象,導致梅西一屆近乎完美的世界杯有可能會不如歐冠值錢。
與此同時,國際足聯(lián)為世界杯而臨時修改2022年度評獎周期的做法,其實也不嚴肅:本年度考察周期調整為2021年8月8日至2022年12月18日,近乎1年半,那么,2023年的FIFA先生,考察周期就只有半年唄?
*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。